文丨小玖娱乐汇
编辑丨小玖娱乐汇
2014年起,各大卫视的喜剧类综艺节目扎堆出现。
那些成名多年却鲜少露面的喜剧演员,也以导师的身份重回舞台。
而这些人里却一直看不到陈佩斯的身影,不禁让观众感到失落。
终于在2022年时,观众又一次看到陈佩斯登上了央视舞台。
虽然这次他只是来录制喜剧综艺,仍旧让不少观众感叹。
但重回央视舞台的陈佩斯却坦言:“感觉有点陌生。”
毕竟自1999年被央视“封杀”后,他便很少出现在观众视野。
而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,会让央视“封杀”如此受观众喜爱的演员?
1954年出生的陈佩斯,有一个演员父亲陈强。
本来生活过得比较滋润,但却遇上了特殊时期。
在此期间,陈佩斯随着父亲上山下乡,受尽苦楚。
陈强看着受苦的儿子,心中有了想法。
陈强把陈佩斯叫到身边告诉他:“想要回到城里,你就去当演员。”
苦于没有其他出路,陈佩斯只好跟着父亲学习表演。
虽然在父亲的调教下,陈佩斯的演技可圈可点,但想做一名真正的演员并不容易。
他曾先后报考文工团和话剧团,却都因父亲的原因屡屡碰壁。
这让陈佩斯十分沮丧,但他并没有放弃,而是一边磨炼自己的演技,一边寻找机会。
皇天不负有心人,陈佩斯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。
1973年,八一制片厂正在招新,演员田华恰巧得知了陈佩斯的情况,于是便建议陈佩斯去试一试。
不试不知道,一试吓一跳。
陈佩斯这一试,让他成功考进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。
要知道八一电影制片厂曾经可是副军级单位,这里边还出过几百位艺术家。
陈佩斯能考进去,属实不简单。
不过,陈佩斯确实是有实力的。
他参演的电视剧不仅获得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,还让他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。
同时他还开创了喜剧电影的“二子”系列,为喜剧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尽管陈佩斯刚出道就能获得如此优异的成绩,但他仍表示自己不喜欢表演。
这些年来,他曾多次试图改行,但都没能成功。
并且在命运的促使下,还让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,成为了观众心中喜爱的喜剧演员。
特别是他与朱时茂首次在春晚舞台上合作的小品《吃面条》,让他们的表演一度被称为经典。
考进八一厂后的陈佩斯,不仅打造了扎实的表演功底,也出演了不少优秀作品。
但最重要的是,他在八一厂结识了一个在他职业生涯里很重要的人——朱时茂。
这二人熟络之后,便经常探讨表演的相关事宜,为了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。
他们通过多方研究便创作出了小品《吃面条》,这个小品只要演出,观众都是捧腹大笑。
很快,这个小品就引起了春晚导演黄一鹤的注意。
于是便邀请陈佩斯和朱时茂到春晚舞台出演这个作品。
由于观众之前没有接触过小品这种表演模式。
导致观众在看《吃面条》试演的时候,都笑作一团。
而春晚领导认为,这个作品跟严肃的春晚舞台不搭。
且没有明显的教育意义,便准备毙掉这个作品,不过他们并没有做出最后决定。
因此临近开演之际,众人也不知道《吃面条》到底能不能上。
此时等烦了的陈佩斯,说了一句“老子不演了”转身就要走。
朱时茂拦住他劝他再耐心等一下。
但此时离开演只剩半个小时了,领导却还没给出具体指示。
同样焦急的黄一鹤便心一横,直接拍板:“上,出什么问题我负责。”
《吃面条》如愿登上春晚舞台,并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。
舞台上,陈佩斯只拿着一个空碗,也能把刚吃面条时的从容,和吃撑了还不得不吃的状态诠释得淋漓尽致。
观众们看了这段表演无一不被他的演技征服。
在观众的欢笑声中,陈佩斯也凭借小品在相声“横行”的时代“一战封神”。
1989年,陈佩斯带着他们创作的肢体语言小品《胡椒面》,如期在春晚舞台跟观众见面。
陈佩斯一上台,观众便被他粗犷夸张的形象惹得捧腹大笑。
后来他更是仅用一个空碗和肢体语言。
便能绘声绘色地把剧中人物急切地想吃馄饨,又怕烫的心情演绎出来。
他生动的表演,也让这个小品获得了满堂彩。
但这个小品能呈现在观众面前也实属不易,据说在他们排练的时候,台长便经常找他们“麻烦”。
刚开始陈佩斯虽比较配合,但心里一直不舒服。
毕竟他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却整日要被一个外行人“瞎指导”,实在是没有比这更闹心的了。
而随着这位台长的“指点”越来越多,实在忍不住的陈佩斯便“恼羞成怒”准备离场。
好在搭档朱时茂有耐心,拦下并劝解了陈佩斯,这才让观众看到了这又一经典作品。
随着小品演出的成功,陈佩斯二人的人气更旺了。
但那些年可不像如今这样,火了就能“为所欲为”,陈佩斯他们依旧会受到春晚工作人员的“刁难”。
当年他的创意如泉涌般源源不断。
他认为在直播小品时,如果能运用电影界蒙太奇的拍摄手法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于是他便把这些想法告诉给了春晚的工作人员,却一直不被支持。
在被否决多次之后,失望的陈佩斯便毅然离开了春晚舞台。
离开“束缚”的他本该大放异彩,但他却在离开春晚舞台第二年时陷入了“侵权”官司。
1998年的春晚之后,陈佩斯便主动断掉了自己长达11年的春晚之路。
有人说是陈佩斯江淹才尽,不得已才离开了春晚舞台。
但事实却是,他的创意得不到赏识,还被央视里的某些“强权”肆意扼杀。
不仅如此,春晚的观众也好似被某种神秘力量“控制”,不管是谁上场,他们也只会统一叫好。
正是有了这些不好的现象,陈佩斯才毅然决然离开了这个能和他互相“滋养”的舞台。
但陈佩斯在离开春晚舞台的第二年发现。
央视的下属公司竟然在他和朱时茂都不知情的情况下,把他们的小品刻成光盘在售卖。
于是陈佩斯便找到台里去要说法,当时负责人表现得很给他们面子,不仅发了声明还道了歉。
但在1999年时,他们发现自己的新作品竟也被央视刻在了光盘上。
这时二人才发现自己是被人糊弄了。
因此忍无可忍的陈佩斯,便一纸诉状将央视告上了法庭。
虽然陈佩斯方胜诉了,但他却被央视“封杀”了。
这个结果对陈佩斯而言,明显是不划算的,那他为什么还要执意去打官司呢?
陈佩斯在多年后的采访里给出了答案。
对于当年的那个结果,陈佩斯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,并表示:
“当年打官司并不是因为我有知识产权的意识,只是我必须要与强权做抗争,不能让后代嘲笑自己。”
不得不说,陈佩斯的这个觉悟让人佩服,并且敢于反抗“强权”,保护自己权益的人现在又有几个呢?
虽然弱者的力量是有限的,但要像陈佩斯一样敢于发声才有机会得到重视。
陈佩斯的敢于发声,在媒体的宣传下,是陈佩斯给自己弄了个被“封杀”的下场。
但陈佩斯曾澄清过,没被“封杀”,不再上春晚,只是因为自己与这个平台的理念不合。
但一些无良媒体为了报纸发行量不按事实宣传,导致一些地方卫视不敢用陈佩斯。
这才造成了陈佩斯被“封杀”的现象。
不过,陈佩斯对这些“影响”却并不在意,而是转身琢磨起了话剧。
由于那几年的医托、饭托、酒托等...各种托儿盛行,陈佩斯又想起了春晚那些“叫好”的托。
于是便根据当年的社会风气创作了话剧《托儿》,以讽刺这些现象。
他刚着手创作之时,身边的朋友都不看好,但他却认为就算赔了也没关系。
但真正上映之后却十分卖座,比电影还赚钱。
按理说,如此优秀的作品肯定会获奖无数,然而并没有。
在易立竞的一次采访中,她问陈佩斯这么多年来有没有得过什么奖。
陈佩斯说自己是一个“干净的人”。
陈佩斯在大火之后,很有实力的他却并没有得过什么大奖,也没有国家几级演员的头衔。
但陈佩斯认为那些荣誉并没有什么价值,他对获不获奖也无感。
因为他亲眼见证过。
父亲陈强是如何从“新中国二十二大”喜爱的男演员,在一夜之间变成“过街老鼠”的。
当年陈强是百花奖最受观众喜爱的男演员。
但因为他演的是反派,主办方还特地为他单设了一个最佳配角奖,那时的陈强好不得意。
但因特殊时期的到来,陈强也因为自己把“反派”演成了“最佳”。
他本人也被群众认定是“坏人”,瞬间沦为众矢之的。
陈佩斯回忆着当时的父亲,眼睛都红了一圈。
他说:“父亲身上那白色的汗衫,有一道又一道的血印子,身上是皮开肉绽。”
这个“最佳”便给陈佩斯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。
当年陈佩斯“硬刚”央视后便在各大卫视“销声匿迹”,外界对他的状态也是各种猜测。
他现在终于又重归公众视野,但他已是花甲之年。
如今的陈佩斯表示自己不会再像当年一般,年纪大了遇见“逆流”也会选择躲避。
并且表示,对于研究和实践喜剧的种种可能性,就算他已年过六十,也依旧不会停下脚步。
期待陈佩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好的作品。